抑郁傾向或抑郁癥診斷的治療意義 ——潁東區精神分析讀書會掠影
編輯: 時間:2021-09-21
新學期開始了,新的一期讀書會也開始了。9月10日晚上6:30—8:30,朱可然老師帶領大家繼續學習討論《精神分析治療:理解人格結構》中的《 抑郁和躁狂型人格》。
抑郁癥患者需要寬容、尊重的氛圍,需要真誠和共情的理解。抑郁患者性格敏感,擅長捕捉細微的情緒變化,擅長解讀他人的表情,并以此印證自已那被批評或被排斥的感覺,所以咨詢師必須努力保持恒定的態度、不存偏見的穩定情緒。
內攝型抑郁患者心中充滿了敵意的內攝客體,他們堅信自已是受到排斥的,因此,他們憂心忡忡(期待性焦慮)。有時,他們明知故犯,似乎只有受到批評才能讓其內心好受點兒。面對這樣的患者,咨詢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處理這些在意識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優勢觀念(不良信念),通過揭示和面質患者不言而喻的期待性焦慮態度來撬動對其自身不良觀念(不良信念)的覺察與調整;還可以通過盡量縮小其視線范圍,從而使之逐漸意識到自己長期以來不由自主的預期心理。
對于內攝型抑郁患者來說,僅僅提供無條件支持是不夠的。除了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還需要確定自已對分離的憤怒是不會影響自己和咨詢師之間的關系,或者希望自己對咨詢師的索求與攪鬧不至于嚇跑咨詢師。
情感依賴型抑郁患者主要存在空虛感、缺乏存在感,需要與人建立安全的聯結。只要愿意做咨詢(和咨詢師建立關系),都會迅速好轉;關鍵之處在于,這類患者需要長程治療。有人認為,既然情況好轉,就應該結束咨詢。事實上,在結束咨詢之后,患者的癥狀又會卷土重來。這就好象病毒感染引發起熱的人,吃過退熱藥,以為熱退了就是病毒病灶完全消除了的想法一樣荒唐。因為將治療過程內化,形成治療外積極、可信的行為,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的。
治療停止后的癥狀復燃,因為關系中斷患者在潛意識層面可能會形成二次創傷。面對無力支付長程治療費用的患者,咨詢師需要盡量預先告知:當喪失再次降臨時,可以如何應對,引導其與真實的、有情感的客體建立安全關系,比如養寵物。
抑郁患者害怕受到拒絕,焦慮不安,習慣通過猜想來驗證自己內心里的不良預感。咨詢師需要在患者意識中形成不良預感之前,給予其無條件的接納,以真實的情感改變他們的猜測。
抑郁患者對遺棄十分敏感,會盡量回避獨處。 在咨詢中,需要特別重視患者的分離感受(孤獨無助的感受),需要對各種分離可能給患者帶來的困擾進行探索和解釋,還應該探究他們自己是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喪失。
如果鼓勵抑郁患者直面他自己的負性感受,會招致抗議的。因為在患者的認知與經驗里:憤怒會導致別人遠離自己,真情袒露會招致嘲諷與羞辱 。實際上,只有對真情袒露做出病態反應時,表達負情緒才會成為親密關系的障礙。在純真的孩子之間,或者在和正常的成人交往中,真情袒露不僅不會破壞人際關系,可能還會增進親密感。
對于咨詢師的努力, 抑郁患者也會以怨報德,然后他們又會陷入以怨報德的負疚情緒。這是令人傷心的事實。為了防御自己因為負疚情緒帶來的不舒服,部分患者就會標榜自己的道德(強化超我)。有效的處理方案:就是避開他們的自我,直接攻擊其超我。這種“攻擊”最好是用玩笑的方式來表達,其中的分寸需要用心把握;而不是帶有批評味道的解釋,因為如果患者把批評內化,就會加重病情。
低價值、低自尊的抑郁患者習慣于犧牲自我來成全他人。在治療中,如果患者從來就沒有表現出對抗或者自私的方面,是需要高度警惕的。當抑郁患者對咨詢產生挑剔或不滿情緒時,才說明咨詢治療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如果一味地對他人理想化,就勢必保留卑微的自體。咨詢最終是要幫助抑郁患者擺脫“自我貶低”的狀態,并將咨詢師也看作是會犯錯的普通人。
尋找抑郁的病因,需要特別關注拋棄(分離)和創傷(嚴厲的父母•嚴苛的超我)。這樣的解釋可以改變他們把痛苦全部歸咎于自身缺陷的觀點。
造成抑郁的原因常常是早年無法避免的分離使他們難以體會到父母的愛意和保護,他們被迫切斷關系紐帶,用抑制來抵御分離的痛苦,逐漸形成抑郁人格。因此,在治療的結束階段,必須反復探討關于分離的主題。
抑郁患者VS自戀(耗竭型)和自虐患者,他們都存在惡劣心境。自戀患者的內心世界是空虛的,他們主觀上缺乏渴求,對人際聯系缺乏熱情,他們更熱衷于抵御羞恥。
9月10日是教師節。參加讀書會的老師們各自在學校忙碌了一天,又相約聚會在一起讀書學習。為潁東區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加油點贊。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