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治療過程(二)——記潁東區第二十四次心理健康教育讀書研討會
編輯: 時間:2019-12-31
12月27日(周五)晚上,朱可然老師帶領的第二十四期精神分析讀書研討會在城郊中學團體輔導室如期舉行。本次讀書會分為兩部分:
1、為了在2020年更好地開展讀書活動,經討論決定成立了讀書班委會;
2、繼續研讀《精神分析治療:實踐指導》的第六章《基本治療過程》。
心理咨詢就是“透過愛來獲得治愈的”。來訪者需要在咨詢過程中體驗到屬于他自己的愛,或者說需要咨詢過程“提供體驗愛著自己的機會。” 當來訪者愛的體驗被復蘇,主體感就會增加,進而影響來訪者的現實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心理咨詢就是咨詢師創造條件讓來訪者可以感到因為他自己真正的樣子而被愛,然后讓這體驗在現實生活中去擴展,去體驗,去希望,去改變。
實事上,咨詢效果的取得是咨詢師和來訪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咨詢訪談的內容取決于來訪者當時的處境和咨詢師對于來訪者人格結構的理解。比如,有的來訪者過度地焦慮與恐懼,感覺很難受,卻又不能調節自己的情緒。如何理解來訪者的感受呢?追本溯源,或許是恐懼關系中的分離(分離焦慮),或許是恐懼關系中的親密,也或許是其他。
為什么親密的關系也會讓人焦慮呢?在來訪者的早年生活經歷中,如果撫養者經常打罵羞辱來訪者并且把傷害解釋為一切“都因為愛你”。——對于來訪者來說,根據他們的經驗,親密常常是比拋棄更加可怕的情形。
溫尼科特曾經把咨詢風格比喻為像母親的和像父親的。像母親的表達,經常敏感地給予安撫,這種風格更適合于心理發展停滯和缺陷的來訪者;像父親的表達,有時很嚴肅,話語如刀子,帶著質疑的語氣給予解釋,這種風格更適合于因為無意識沖突引發問題的來訪者。
科胡特主張咨詢師應該接受來訪者的理想化,而不是試圖通過解釋來解決理想化移情。當然在系統的咨詢結束時,來訪者的理想化情感應當消減為正常的贊賞,而不再是敬畏。這就需要咨詢師真誠地面對來訪者,真實而巧妙地處理自己在咨詢中的情緒與感受。
在咨訪關系中,咨詢師就像師生關系中的教師,又像親子關系中的父親或母親,擁有著角色的權力。咨詢師角色的權力是心理上的權力,即使咨詢關系結束了,這種心理上的權力可能并不會因為關系的中止而消散。
基于這種情況形成了一條咨詢原則:咨詢師和來訪者需要盡量避免雙重或者多重的關系。通俗地說,就是咨詢師不能給自己的家人,或者周圍的同事、朋友做咨詢。
咨詢師角色的權力僅限于咨詢關系中傾聽和咨詢的權力。如果咨詢師角色的權力被過度放大,根據權力性影響力的作用與反作用,咨詢師的處境可能會發生意料不到的變化。因此,在全社會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的當下,咨詢師在群體中的特殊境遇就容易理解了。
潁東區心理健康教育精神分析讀書會班委成員及分工:
班長:朱可然,負責讀書、課件及協調。
副班長:孫莉,負責讀書會規則設置的監督及協調。
宣傳委員:李大付、馬冬星,負責讀書會活動宣傳報導。
生活委員:張懷寶、劉瑜,負責讀書會活動室的衛生及管理。
會計:寧亞、王斌,負責班費收支及管理。
“守初心、擔使命”——讀書、學習、研討、提升。服務潁東教育,服務阜陽教育。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