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只有保持合適的人際距離,才會感到舒適自在。那么,你知道如何維持合適的人際距離嗎?真的是關系越親密,我們越愿意自我暴露嗎?我們又該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距離是溝通交往時,個體身體之間的空間距離。由于人們的關系不同,人際距離也有所不同,影響人際距離的因素主要有性別、環境、社會地位、文化、民族等。
1.公眾距離(12~25英尺,3.66~7.62米)
在正式場合、演講或其他公共場合溝通時的人際距離,此時的溝通往往是單向的。
2.社交距離(4~12英尺,1.22~3.66米)
彼此認識的人之間的交往距離,商業交往多發生在這個距離段。
3.個人距離(1.5~4英尺,0.457~1.219米)
朋友之間的交往距離,此時,人們說話溫柔,可以感知大量的體語信息。
4.親密距離(0~18英寸,0~0.457米)
親人、夫妻之間溝通和交往的距離,在此距離段,雙方均可感受到對方的氣味、呼吸、體溫等私密性刺激。
自我暴露與人際關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也稱自我開放,指在溝通交往中把自己的私人性方面展示給他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隨著信任和接納程度提高,交往雙方會越來越多暴露自己。
但要注意,無論關系多深、多密切,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愿意暴露的領域,不能因為關系親密或是情侶、夫妻、親子,就要求對方完全地敞開心扉,更不應該隨意侵犯對方不愿意暴露的隱私。
一般情況下,關系越親密,人們的自我暴露越廣泛、越深刻,但也有特例,就是彼此沒有任何關系的人,有可能做到完全自我暴露,如在網絡聊天的時候,素不相識的網友可以把自己連向最親密的人都不告訴的隱私和盤托出,究其原因,是因為在虛擬溝通情境下,人們覺得對方不可能介入到自己現實生活中,風險體驗感下降,尷尬和羞恥感也降低。
良好人際關系的原則
1.相互性原則
人際關系的基礎是相互重視和支持,喜歡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重要前提,人際交往中的接近與疏遠、喜歡與不喜歡都是相互的。
2.交換性原則
人際關系是一種社會交換過程。個體期待人際交往對自己是有價值的,在交往過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人際關系的發展取決于雙方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進行的選擇。
3.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自我價值,是個體對自身價值的意識與評價,自我價值保護是一種自我支持的心理傾向,其目的是防止自我價值受到貶低和否定。對肯定自我價值的他人,個體對其認同和接納,并反過來予以肯定與支持;對否定自我價值的他人則予以疏離,與這種人交往時,可能激活個體自我價值保護動機。
4.平等原則
交往雙方社會角色和地位、影響力、對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對等的,這會影響雙方形成實質性的情感聯系,但如果平等待人,讓對方感到安全、放松與尊嚴,那么我們也能和那些與自己社會地位等方面相差較大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距離是溝通交往時,個體身體之間的空間距離。由于人們的關系不同,人際距離也有所不同,影響人際距離的因素主要有性別、環境、社會地位、文化、民族等。
1.公眾距離(12~25英尺,3.66~7.62米)
在正式場合、演講或其他公共場合溝通時的人際距離,此時的溝通往往是單向的。
2.社交距離(4~12英尺,1.22~3.66米)
彼此認識的人之間的交往距離,商業交往多發生在這個距離段。
3.個人距離(1.5~4英尺,0.457~1.219米)
朋友之間的交往距離,此時,人們說話溫柔,可以感知大量的體語信息。
4.親密距離(0~18英寸,0~0.457米)
親人、夫妻之間溝通和交往的距離,在此距離段,雙方均可感受到對方的氣味、呼吸、體溫等私密性刺激。
自我暴露與人際關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也稱自我開放,指在溝通交往中把自己的私人性方面展示給他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隨著信任和接納程度提高,交往雙方會越來越多暴露自己。
但要注意,無論關系多深、多密切,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愿意暴露的領域,不能因為關系親密或是情侶、夫妻、親子,就要求對方完全地敞開心扉,更不應該隨意侵犯對方不愿意暴露的隱私。
一般情況下,關系越親密,人們的自我暴露越廣泛、越深刻,但也有特例,就是彼此沒有任何關系的人,有可能做到完全自我暴露,如在網絡聊天的時候,素不相識的網友可以把自己連向最親密的人都不告訴的隱私和盤托出,究其原因,是因為在虛擬溝通情境下,人們覺得對方不可能介入到自己現實生活中,風險體驗感下降,尷尬和羞恥感也降低。
良好人際關系的原則
1.相互性原則
人際關系的基礎是相互重視和支持,喜歡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重要前提,人際交往中的接近與疏遠、喜歡與不喜歡都是相互的。
2.交換性原則
人際關系是一種社會交換過程。個體期待人際交往對自己是有價值的,在交往過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人際關系的發展取決于雙方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進行的選擇。
3.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自我價值,是個體對自身價值的意識與評價,自我價值保護是一種自我支持的心理傾向,其目的是防止自我價值受到貶低和否定。對肯定自我價值的他人,個體對其認同和接納,并反過來予以肯定與支持;對否定自我價值的他人則予以疏離,與這種人交往時,可能激活個體自我價值保護動機。
4.平等原則
交往雙方社會角色和地位、影響力、對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對等的,這會影響雙方形成實質性的情感聯系,但如果平等待人,讓對方感到安全、放松與尊嚴,那么我們也能和那些與自己社會地位等方面相差較大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