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患社交恐懼癥 女子4年宅屋企
編輯: 時間:2015-07-04
社交恐懼癥更多是成年人。之所以出現有增加趨勢的現象,一方面現在這種情況相對比以前多了,“一些人原本有些社交障礙,但是過去人們接觸社會的機會多,慢慢改善了;而現在,受網絡等虛擬世界影響,一些人本來有社交障礙,他們怕出去交往,虛擬世界滿足了他們不出去在現實中與人交往,也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得到交往滿足的需求,可能導致原來的社交障礙發展成社交恐懼癥。”
案例:4年沒上班
今年30歲的小芳(化名)曾經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在她25歲那年,因為不敢出去與人交往,她不得不辭掉工作,天天“宅”在家中,沒有朋友,沒有同事,沒有工作,這樣的日子有4年之久,直到去年,她找到心理醫生咨詢治療后,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她決定參加今年的團體心理治療,經過治療,她開始逐漸擺脫社交恐懼癥。
她是在20歲時,一次和表哥在一起時,無意間看了表哥的生殖器部位,當時,她突然覺得自己怎么能這樣做,這樣做是很骯臟的,很自責。后來,因為怕再遇到這樣的尷尬,每次和異性在一起,她就害怕,再后來,發展到除了非常熟的人外,不敢和其他人出去吃飯,到了25歲那年,癥狀進一步惡化,她已經不敢出去工作了,這樣的日子持續了4年之久。”
析因:九成以上根源在父母
出現社交恐懼癥的成年人,九成以上的根源在父母,這些人青少年時期,父母對他們都是嚴厲要求,比較苛刻。這種要求,往往把孩子培養成追求完美的性格,一旦出現不足的地方,就會放大化。像小芳就是這樣的情況,據小芳說,小時候,她的父母對她要求就很嚴。她總是努力按父母要求做好,但是,總達不到父母要求的標準,因此常常被父母責罵,導致她存在心理陰影,‘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對的’,那次無意間看到表哥的生殖器只是一個誘因而已。”
打罵孩子、苛刻要求孩子,可能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是出于為了孩子好,但是,家長們也許不知道的是,這樣的做法,表面上可能使孩子成為一個聽話的、優秀的孩子,然而,實際上,卻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留下心理的創傷,影響他今后的人生。
這些社交恐懼癥患者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自尊心很強,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希望自己表現好,表現完美,怕自己的缺點會被人發現,很敏感,根源就在于父母對孩子過于嚴格的要求。“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但是用什么方式去教育,過于嚴格,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永遠不完美,總是不對的,自己是不好的。”她說,“這些孩子長大后,自尊心、好勝心很強,但是,現實總有不完美之處,他們卻無法面對這些不完美,就導致最后的社交恐懼癥。”
阜陽心理咨詢 建議:父母不要苛求孩子
作為成年人,自己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正確認識,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要追求過于完美,允許自己有缺點存在。“如果發現自己有不愿意、不敢和人交往的社交問題存在,就要適當去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同時,也能轉移注意力,不要集中于自己的社交焦慮。”
此外,如果出現社交恐懼,要大膽嘗試與周邊人交往,可以先與熟人一起參加活動,然后,再慢慢融入到集體活動中。
而作為家長,希望孩子好,但是不能用嚴厲、苛刻的條件來要求孩子,“可以適當的批評,甚至責罰孩子,但是,不能一味地批評、責罰,也要有適當的鼓勵和肯定。”她說,“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缺點,也有優點,不是只有缺點。有了健康的心理,長大后產生社交恐懼癥的幾率就很低。”
沈陽派單:
www.024paidan.com
------分隔線----------------------------